权威发布——“陶业长征VI•2022中国瓷砖产能调查及全国产区发展状况大型实地调查”第二十四站:河南
全省46家建陶企业85条线,瓷砖日产能219.15万平方米
西瓦日产能25万片
重要信息
河南现有建筑陶瓷生产企业46家(瓷砖企业44家,西瓦企业2家),各类陶瓷砖生产线83条,瓷砖日产能219.15万平方米;西瓦生产线2条,日产能25万片。
其中,大板(岩板)线4条,日产能8.8万平方米;中板线10条,日产能27.7万平方米;抛釉砖(通体大理石瓷砖)线21条,日产能67.8万平方米;瓷片线21条,日产能64.2万平方米;抛光砖线2条,日产能8.7万平方米;仿古砖线5条,日产能7.7万平方米;外墙砖线4条,日产能6万平方米;广场砖线3条,日产能3.5万平方米;地铺石线6条,日产能10万平方米;马赛克线1条,日产能0.25万平方米;色砖线1条,日产能4.6万平方米;地脚线(小地砖)生产线3条,日产能6.9万平方米;踏步砖线1条,日产能2.3万平方米;透水砖线1条,日产能0.7万平方米。
河南建陶(含西瓦)生产企业直接从业人员19923人,其中一线工人16921人。
相比2020年的58家建陶企业、108条建陶生产线,两年间,河南净减少12家建陶企业、23条建陶生产线,分别下降20.7%、21.3%。
对比2020年,河南瓷砖生产线减少20条,日产能减少30.58万平方米。从主要品类来看,大板线没有增减,日产能增加1.7万平方米;中板线减少1条,日产能增加0.2万平方米;抛釉砖线增加3条,日产能增加14万平方米;瓷片线减少12条,日产能减少28.4万平方米;抛光砖线减少3条,日产能减少10万平方米;仿古砖线减少2条,日产能减少4.8万平方米;外墙砖线减少2条,日产能减少3.6万平方米;地铺石线增加3条,日产能增加6万平方米。
另外,河南的西瓦线减少1条,但日产能增加3万片;2020年的2条发泡陶瓷生产线已无生产。
河南有“九州腹地、十省通衢”之称,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。地处中原的区位优势及超亿人口的市场优势,决定了河南对建陶企业具有强大的吸附力。2009年至2014年,在“南陶北上、东陶西进”的风潮下,沿海地区建陶企业蜂拥而至,使得河南建陶产能快速膨胀,成为位居全国前列的建陶大省。
河南建筑陶瓷企业主要集中在安阳、鹤壁、平顶山、洛阳、许昌、南阳,此外信阳、新乡、郑州、焦作等地也有零散分布。
通过调查发现,近两年河南建陶产业呈现以下四个特点:一是生产线越来越大。河南现有83条瓷砖生产线中,单线日产能超过3万平方米的有35条,占比42%;单线日产能超过4万平方米的有17条,占比20%。二是混烧现象较为突出。在受疫情影响、市场低迷的形势下,很多企业一条生产线不再只能烧制一种产品,而是能烧制两种甚至多种规格瓷砖,且能做到随时切换,主要以抛釉砖800×800mm、750×1500mm混烧,外墙砖、仿古砖、地铺石混烧等为主。三是产能闲置近三分之一。一方面企业生产周期短,部分企业一年只能生产七八个月,甚至四五个月;另一方面企业只有部分生产线生产,有些生产线甚至全年闲置。四是“煤改气”较为滞后。除了内黄产区使用集中制气外,很多产区企业虽然完成“煤改气”,但并没有真正使用天然气,而仍以煤为燃料。
安阳市内黄县:
集中制气项目实现供气
建成5条大板中板线
内黄的建陶产业发展始于2007年,与前期的繁荣发展不同,近些年内黄建陶产业发展波折坎坷,尤其是近两年受疫情等因素的影响,内黄建陶产能规模锐减,产区影响力也大不如前。
绿色发展成为未来方向。内黄县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:“要充分释放陶瓷产业绿色产能,扎实做好陶瓷园区集中制气项目的供气服务,确保实现安全、稳定、清洁、节能降耗的预期目标,全力打造全国陶瓷产业绿色标杆园区。”这说明绿色节能成为内黄陶瓷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。
日产能缩减四分之一。作为河南省最大的建陶生产基地,内黄原有28条生产线、日产能80.03万平方米。近两年受疫情、环保治理等因素的影响,新南亚陶瓷、衡润陶瓷等3家企业长期停产,加上企业生产线合并改造等因素,目前仅剩20条生产线在产,日产能减少19.38万平方米,缩减四分之一,主要原因是企业生产周期短、生产成本大幅攀升。
集中制气项目建成运营。2022年4月15日,安阳瑞美达清洁能源有限公司点火投产,将清洁工业燃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各个陶瓷企业。近些年,内黄县陶瓷产业发展最大的瓶颈制约就是能源置换问题。为解决这一问题,内黄建设了投资10亿元的清洁工业燃气集中制气项目,设计年产清洁工业燃气24亿立方米,可达二类天然气标准,每年可减少氮氧化物排放总量860吨,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95%,减少固废约10万吨,为陶瓷产业绿色化发展提供可靠保证。但在煤价高居不下的情况下,燃气价格也一直处于高位。
产业结构持续优化。在产品方面,建成2条大板、3条中板生产线,在丰富产品种类的同时提升了产品品质。特别是贝利泰陶瓷在站稳小规格瓷砖市场领军者地位的同时,又增加了岩板、仿古砖等产品系列,从单一生产墙砖到地砖的全品类覆盖。在智能化方面,贝利泰陶瓷意大利萨克米亚洲工业4.0绿色智能示范工厂建成投产,1.5公里长的生产线上,配料、球磨、压制、干燥、施釉、喷墨打印、烧成、抛光、包装全部实现智能化生产。
产品出口实现新突破。2022年7月28日,内黄首批陶瓷产品通过中欧班列正式发往塞尔维亚,标志着内黄陶瓷深耕欧洲市场迈出重要一步。其实在此之前,贝利泰陶瓷作为小规格瓷砖的全球引领者,其生产小规格瓷砖、仿古砖、木纹砖、文化陶瓷手工砖、马赛克等产品,已出口美国、加拿大、比利时、英国、日本、韩国等20多个国家,出口份额占据行业前列。
鹤壁市山城区:
2家陶企退出,抛釉砖占比过半
鹤壁的建筑陶瓷发展始于21世纪初,企业主要分布在山城区,与两年前相比,山城区有2家建陶企业退出,减少4条生产线,日产能减少4.1万平方米,其他生产线、产能及产品变化不大。
转型装配式建筑产业。从2019年开始,山城区将目光投向了装配式建筑产业,规划建设河南装配式(内装)科技产业园,着力推动石林陶瓷园区向装配式建筑产业转型。新中源集团联合广州鸿力成立佛山友力控股有限公司率先进驻,产品涵盖全定制装配式整体卫生间、整体厨房、内外装饰挂件等建筑产业化相关部件等。
抛釉砖占比过半。近两年山城区瓷砖品类稍有变化,其中抛釉砖产能增加较为明显,日产能达到18.4万平方米,占产区瓷砖总产能的56%,但仍以800×800mm规格为主。另外,除一条仿古砖生产线改为地铺石外,瓷片、外墙砖、广场砖等品类变化不大,产区产品升级整体较慢。
头部企业逐步崛起。在疫情影响和竞争挤压下,为降低生产成本续命,一些企业产品质量越来越差。但凌 建材却始终坚持品质化生产,在鹤壁产区独树一帜,其生产的800×800mm干压陶瓷砖,达到GB6566-2010A类及GB/T4100-2015附录标准,是华北地区唯一产品吸水率达到“双零”的企业,并与多家国内一线品牌长期合作。
“打折”的“煤改气”。鹤壁属于“2+26”区域城市,2018年山城区全部建陶企业均完成“煤改气”,成为河南首个实现“煤改气”的产区。但“煤改气”后企业成本大幅上涨,企业承压严重。事实上,当地陶瓷企业除凌 建材使用天然气外,其他企业仅在采暖季使用天然气,其他时间仍用煤制气生产。
平顶山市:
新建2条生产线,产能稍有缩减
平顶山是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,建陶企业主要分布在汝州市、宝丰县、郏县、石龙区,与2020年前相比,新建2条生产线,2家陶瓷企业退出,净减少2条生产线,日产能净增加6万平方米。
汝州市是汝瓷之都、素有“百里煤海”之称,是中部地区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。正是由于在能源和原料上的优势,汝州发展建陶产业得心应手。近两年中 陶瓷新建1条生产线,生产线达到5条,主要生产外墙砖、广场砖、屋顶砖、小地砖、仿古地砖、楼梯踏步、中板抛釉砖、生态地铺石、通体大理石瓷砖等众多产品。中 陶瓷在当地被称为“全能”企业,几乎什么样的瓷砖都可以生产,主要在于每条生产线都混烧几种产品,据相关人员介绍,中 陶瓷新建的一条生产线可以烧制5种规格的瓷砖产品。
石龙区现有2家陶企4条生产线,嘉北科技新建了一条抛釉砖生产线,主要生产800×800mm、750×1500mm规格产品。郏县有1家企业1条生产线退出,宝丰县有1家企业2条生产线退出。
洛阳市:
建成3条中板线,产能基本稳定
洛阳市建陶企业主要分布在汝阳县、宜阳县。现有5家建陶陶企11条线,日总产能26.3万平方米。与两年前相比,建陶企业及生产线没有变化,日总产能缩减1.1万平方米,涵盖中板、瓷片、抛釉砖、外墙砖、广场砖、地铺石等产品。
汝阳县地处豫西伏牛山区,石英砂、粘土等原材料极为丰富,但资源优势并没有加速当地建陶产业发展。汝阳县建陶产业起步于2009年,在强盛、国邦、名原、中州等企业投产后,再也没有陶瓷企业落户。近两年除1条瓷片生产线改产800×800mm抛釉砖外,其他几乎没有变化。
许昌市:
4家陶企退出,日产能缩减25%
许昌是中原经济区交通和物流枢纽城市、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。建陶企业主要分布在襄城县、禹州市,现有5家陶企6条生产线,日总产能19.5万平方米。与2020年相比,4家陶企4条生产线退出,日总产能缩减6.5万平方米。
襄城县3家陶企退出。襄城是一个能源大县,煤炭储量约20亿吨。依托煤炭和焦化气资源,建陶产业得到快速发展,最高峰时有7家陶企,目前仅剩4家瓷片生产企业。企业之所以退出,主要原因在于多数企业仅有1条生产线,规模较小,抗风险能力弱、承压能力差。
禹州市仅剩一家陶企。最高峰时禹州有6家建陶企业,主要生产瓷片、仿古砖、小地砖等。与襄城县类似,禹州的建陶企业规模较小,一般都是一条生产线,近年来在市场的冲击下,陆续有5家企业退出,仅剩冠盛一家建陶企业。
南阳市:
建成1条大板线,2条生产线停产
南阳建陶企业主要分布在内乡县、社旗县、唐河县,现有4家陶企8条线,日总产能19.5万平方米。对比2020年,有2条生产线停产。
其中,内乡县有2家建陶企业5条生产线。晋成陶瓷作为国内知名的陶瓷品牌,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,产品涵盖大板、中板、地铺石等品类。
社旗县、唐河县分别只有1家建陶企业,社旗县仅有1条瓷片生产线在产,唐河县仅有1条抛釉砖生产线在产。
除了上述地区外,信阳、新乡、郑州、焦作也分别有1至2家建陶企业。